电动轻客这个赛道,现在是越来越热闹了。很多城市送货、社区配送的个体户、创业者、跑平台的司机,几乎每天都在讨论:到底买哪一台车才能既省钱、又多赚钱?
开瑞海豚作为一台轻量级城市配送车型,这两年在一些平台订单场景里也挺活跃的。而上汽大通MAXUS大拿V1货运版,则是近年来不断被实际用户反馈“真好用”的新一代智慧电动货车。这两款车目标用户相近、价格相近,但用起来的感受,却是另一回事。
今天我们不黑谁,也不捧谁,就从“真实运输体验”角度出发,拆开看看两台车到底差在哪儿——开瑞海豚不弱,但大拿V1货运版确实更全面。
空间不是“差一点点”,是干活效率差一大截
开瑞海豚在城市轻货运输中,空间表现中规中矩,货厢容积约6立方米,这对日常配送水果、蛋糕、生鲜类轻货来说,确实能应对。但问题在于,如果你要拉的是饮水桶、电器、百货、装修材料、搬家物品呢?一次装不下就得跑两趟,这时候运输效率就开始“亏”了。
那大拿V1货运版明显实在多了。它不是靠花里胡哨吸引人,而是在设计上一眼就能看出“这车能干活”:货厢容积接近9立方米,纵深1.42米,轮包间距1.25米,什么冰箱、饮水机、装修材料、大包裹,通通能装下。再配合52厘米的超低货台和全平直货厢结构,叉车一顶就能上,装货效率直接拉满。
而且,大拿V1还提供多种尾门和侧门组合方式,像频繁跑楼下配送、集中式仓配拉货,不管是手动搬运还是机械装载,都能找到适合你的操作方式。开瑞海豚虽也有一定实用性,但在这些细节场景里就显得不那么“懂行”。
智能配置谁更懂司机?差距不止“有”还是“没有”
开瑞海豚在智能方面是够用了,像APP查看电量、锁车、远程启动都有,满足基本需求问题不大。但说实话,实际用车中你会发现它的功能有些“浅尝辄止”——比如语音交互不够精准、功能少,很多操作还得手动点,开车途中并不那么友好。
反观大拿V1货运版,直接带来智能化体验的“新高度”。它配备AI语音助手“小通同学”,开车过程中你只需要说一句“打开导航”或“查找附近充电桩”,它立刻响应。不仅操作精准,而且能调节空调、音乐、接打电话,彻底解放双手。
更关键的是,它能对接货运平台,直接在车机查看货源、调度路线、看实时路况,整个工作流都能打通。你跑运输就是为了效率,这样的配置带来的是真正“好用”,而不仅仅是“能用”。
续航不只是“看数字”,用得稳才是真本事
开瑞海豚的电池容量为43.5kWh,CLTC续航大约240公里,如果你每天跑单不远,负载也轻,这个表现可以接受。但遇到重载、频繁启停、天气温差大等情况,它的续航会有明显下降。尤其是中午没补上电,下午订单多起来时,就容易焦虑。
大拿V1货运版就稳得多,320公里CLTC续航,搭载六合一电驱系统,电耗控制到百公里15.9kWh,重载、气温变化对它影响也比较小。更牛的是它支持快充,20%充到80%只需36分钟,吃个午饭的工夫车就“回血完毕”,下午还能再跑两圈。
实际拉货就这么现实,车要跟得上节奏,而不是天天让你追着桩跑、看着电量数焦虑。这方面,开瑞海豚确实不如大拿V1省心。
品牌不是“听上去响亮”,而是“看得见实力”
如果说产品力决定车能不能买,那品牌实力决定车值不值得长期信赖。上汽大通MAXUS,这几年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真的是越走越远:入选2025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,汽车行业排名第4“大拿”系列成为海外高端市场的主力车型,上半年,上汽大通MAXUS轻客销量同比增长,“大拿”系列尤为亮眼:销量达 8,394辆,同比增长66% 6月终端交付 2,270辆,同比激增201%。
7月15日,DHL欧洲区批量采购的300台大拿EV30正式启运,MAXUS也成为DHL欧洲区最大中国供应商,截至目前,MAXUS新能源轻客全球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,覆盖澳洲、德国、香港等成熟市场。
你跑的是运输生意,不是试验品。有谁在用、用得怎么样、能不能批量采购,这就是品牌硬实力。在香港,地上铁公司大规模使用大拿系列作为标准运营用车。靠的不是广告,而是扎实表现。而开瑞海豚虽然也在市场铺得广,但更多集中在平台用车和轻载场景,在高强度商用场景中的用户反馈相对有限。你是做长远的货运生意,还是图一时轻巧?答案不言自明。
结尾:开瑞海豚适合轻巧日常,大拿V1是实打实的全能选手
不是说开瑞海豚不好,它确实在入门用户中有市场,轻便、好开、成本低,适合做一些轻量化生意。但当你业务扩大,需要多拉多跑、重载长跑、智能协同、高频出车时,它的短板就会逐渐暴露出来。而大拿V1货运版,从空间到智能,从续航到快充,从品牌到配置,它已经不是“能干活”的车,而是“帮你把活干得漂亮”的工具。
现在2025款大拿V1购买上汽大通 MAXUS 大拿V1至高综合优惠28500元。对创业者来说,这波性价比真的不容错过。别光看眼前的价格,看看一年后你开着哪台车更轻松、更赚钱。车是为了跑生意,不是为了凑热闹,选对了,日子才越过越顺。